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市江夏文化研究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世系源流

【黄永贵】试论宁化惟杭公与上杭天禄公之源流 ——以赣渝闽湘桂粤台保存的谱史资料为依据

点击数:4298 时间:2021-12-15 作者:江夏文化研究会

试论宁化惟杭公与上杭天禄公之源流

——以赣渝闽湘桂粤台保存的谱史资料为依据

黄永贵

(重庆市江夏文化研究会)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各地族谱存在一些错误的记载,影响了源流世系的理顺。这类现象不仅存在于化系,不仅存在于黄姓,这是中国各家族族谱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今天,我们必须敞开胸怀,捐弃前嫌,理智而冷静地研究存在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我们要做孝子贤孙,就必须持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志于研谱续谱的宗亲,都要排除宗派观念,开展同源分支的跨地域比较研究,谱志结合开展论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一) 必须分清各谱所载的不同时期的“化公”相互的辈序关系

有宗亲发来了新出版的宁化谱对化公的记载,看到下面这个截图我愕然了!

image.png

 

稍一思索,脑子里马上冒出下列这些问题:1、峭公与吴氏祖婆所生之化公,究竟出生在哪一年2、各谱记载的化公明明处在不同的时期,怎么会是惟杭同一人?3、一阳、一宁所传派的世系明显不同,怎么会与惟杭化公是同一人?4、宁化济村族谱记载大庵公生和小二,明明是两兄弟,什么时候变成了道、迪、三兄弟5、漳州一代的谱记载“久”字辈兄弟“元延祐元年甲寅(1314)关山渡水而来”,作为他们父辈的潜善、祐华、孝杰怎么会是惟杭化公的儿子道、迪、逵

我多年关注化公系,在此要直截了当地对宁化主其事的宗亲说:要结合时代背景,认真分析辈次关系,理清惟杭化公系各派族谱所称的不同时期的化公的确切身份。你们现在做简单叠加,竟然得出了化公娶九妻生20子的结论,对得起九泉之下的惟杭化公吗?

我们必须注意一个现象,由于时间久远的关系,化公后裔续谱知道自己属于化公派而不清楚全部世系传承,就把不同时期的分派开基祖称化公,于是就出现了不同时期的化公。宁化谱《黄氏旧谱序》的如下记载最值得重视:(峭公)“第九子化徙居宁化,传三世曰道,四世曰稵,皆显。”以此为坐标去甄别不同时期的“化公”。根据他们的配氏、子嗣及相关的时间等信息,认真进行去伪存真的甄别工作,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他们各自在化公派世系的辈序。本此想法,我梳理出了各派谱中以下五位不同时期被称为化公的祖公:惟杭化公;一阳化公;一宁化公;大庵化公;黄诚化公。下面我就此世系作如下几点说明:

1、惟杭化公一阳、一宁是父子关系,绝不能把三者当作一个人

先请看明景泰七年(1456)年汀州府儒学教授安庆汪稿为宁化族谱写的谱序这段话“黄氏先始于宋尚书,峭娶三妻生二十一,上官氏生七子、吴氏生七子、郑氏生七子,第九子化吴氏所出也,徙居宁化,传至三世曰道,为朝散大夫,四世曰稵,知汾州事,迨宋嘉泰间有讳衍者,稵之四世孙也,初号圣泉……”,

再看明嘉靖三年(1524)《黄氏旧谱序》的叙述:“(峭公)第九子化徙居宁化,传三世曰道,四世曰稵,皆显。”还有隆庆二年戊辰(1568)年宁化族谱重修族谱序的叙述余始祖讳衍,其先祖化翁徙宁而居焉。衍翁以上曰稵,知汾州事;道翁,登乾兴朝榜,拜朝散大夫。

可以说这三篇宁化老谱序的口径是一致的。意思很明确,开基宁化的祖公传三世曰道。注意,“传三世”与“传至三世”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景泰序是以徙居宁化的实际开基祖一阳一宁为一世,传至三世道公表达是准确的(即世系为一世一宁—二世日贵—三世道公)。而嘉靖序的“传三世曰道”,所表达的世系就是:化公惟杭—一世一宁—二世日贵—三世道公—四世稵公—五世立公—六世保公—七世圣泉—八世胜郎……。

笔者2004年在上海图书馆查阅到《于阳黄氏六修族谱》记载:化公生于唐昭宗景福癸丑四月初三日丑时,殁于后汉乾祐戊申年二月十五日戌时。妣伊氏生于唐昭宗乾宁甲寅年二月初六日未时,殁于后周显德丙辰年十一月初三日亥时。由化公的生卒年(893-948)和伊氏祖婆的生卒年(894-956)可知,广顺元年(951)峭公遣子时,惟杭化公已经去世三年。

湖北云梦县黄诚琼宗亲是一位有心人,他汇编的《江夏黄氏宗谱》2609页也同样记载:化公,“号从章,官左御史,生于唐昭宗景福二年癸丑(893)年四月初三日丑时,分居汀州府宁化县全上里石壁村,殁于后汉乾祐元年戊申(948)年二月十五日戌时,葬于石壁村祖山,莲叶遮龟形,午山子向,夫妇合葬。妣伊氏,诰赠夫人,生于唐昭宗乾宁元年甲寅(894)年二月初六日未时,殁于后周显德三年丙辰(956)年十一月初三日寅时”这不会是偶然的巧合。

伊氏祖婆所生的儿子就是一阳、一宁。广西黄燕熙主编、香港天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黄氏通书》551页梅县松口简厚黄氏、574页梅县宝坑黄氏的世系同载:“化公,生阳公、宁公。阳公,生荣、益、盛。”请注意,惟杭公、一阳公、一宁公各自的墓址分别在“石壁村祖山”、“石城墟尾”和“淮土”。族谱的记载是有区别的,裔孙要细心分辨。

由此可知,广顺元年(951)年峭公遣子时,化公房是由化公长子一阳公和伊氏祖婆带着大家庭落脚宁化开基的。“老父归天长兄当父”的习俗来讲,他被称为宁化石壁的开基祖也是符合实际的。惟杭化公当然也随之迁葬宁化,宁化以惟杭化公为开基始祖也是顺成章的。因此,宁化的惟杭化公前三世当然是“化公—一阳—”和“化公—一宁—日贵”。把一阳一宁当作惟杭化公是犯讳行为,宁化化公后裔理事会今天随意解读(见黄恒柏的文章),去掉“一阳、一宁”这一代是不能够服众的。谱序和传承世系紧密相连,根据上述分析,必须确认惟杭化公与一阳一宁的父子关系。

2、大庵化公实际就是第三世日贵公,其生卒年必须提前一轮甲子。

宁化县济村乡济村黄家地祠堂的记载:化公,讳大红,字惟诚,号大庵。迁入宁化龙下里黄茶洋(即今古背村尾僻址)。公大宋景德丁未年(1007年)三月十一日辰时生,元丰乙丑年(1085年)十月廿六日未时卒,寿七十九。回葬邵武和平鹤薮树下。妣刘氏,生子:道、小二。

根据这个记载,道公之父号大庵,日贵与大庵就是同一人的字和号。上段我们确认了惟杭化公的生卒年是893-948,那么宁化谱记载的913年出生的化公就是一阳公。惟杭化公20岁生长子一阳是合乎生育规律的。据此可以推知,一阳之弟一宁生日贵大庵公就绝不会是济村或淮土当地谱记载的宋景德丁未(1007)年,而是后汉天福朝之丁未(947)年。估计这是后人续谱错误理解甲子纪年而往后推了一轮甲子造成误记

日贵公的简历就应该这样表述日贵,号大庵,一宁公之子,后汉天福丁未年(947)年三月十一日未时生,由龙上里石壁迁入龙下里黄茶洋(今古背村尾),天圣三年乙丑(1025)十月二十六日未时卒,寿七十九岁妣刘氏,宋开运三年丙午(946)四月十七日午时生,生子二:道(小一郎)、迪(小二郎)。

相应地日贵大庵公往下的几代后裔及配氏的生卒年,也应按照原谱记载往前推一轮甲子恢复应有的原貌:日贵(947-1025—道公(972-1042—稵公(1003-1070—立公(1025-1102—保公(1052-1129……

3、字润福号永江的化公是潜善祐华孝杰之父诚公

广东南雄谱明确记载:化公,字祖诚,号永江,住汀州宁化县石壁里。登进士第十九名,任吉安府尹,官太守。生治平四年丁未(1067)八月十五日午时,殁绍兴七年丁巳(1137)十一月十九日申时。妣俞氏、梁氏、史氏,生三子:潜善、祐华、孝杰。

请注意,这位润福化公是惟杭化公的第七代裔孙。那种以道、迪随意添加一个逵拼凑成三兄弟,然后以潜善、祐华、孝杰去对应而冒充惟杭化公的儿子的做法,是错误理解了人物关系,必须恢复原貌才好。以峭公为117世,118世惟杭才是峭公与吴氏祖婆所生之化公,门下两派辈序对应关系如下:

118惟杭—119一阳—120日益、日荣、日盛

118惟杭—119一宁—120日贵(号大庵)—121世道公(字体元)—122文公(号经能)—123荆公(省察)—124重真(昵称十七郎)—125润福(诚—126潜善、祐华、孝杰……

(二)通过跨地域的同源家族世系对比研究,明确天禄公派的源流

天禄公是化公系一个关键节点人物,因为他发派了众多子孙,在我们重庆就是一个望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天禄公以上的源流梳理一直众说纷纭。在天禄公的发祥地上杭也各说不一。比如二十年前佳章宗贤担任上杭《黄氏族谱》主编时,写过一篇文章《福建上杭县峭山公后裔概况》,就推出了一个错误世系:化公—道公—淮公—伯温—行简—达进—诰公—均德—源公(字一阳)—荣公—潜公—景云—瑜公—天禄—百一秀—千一郎、千二郎……见邵武编印的《黄氏峭山公家传》225-227页)其错误在于:误解了一阳一宁两派关系,简单地将平行的两派世系进行了纵向迭加。实际在化公门下两派的对应关系下:

化公—一阳—日荣—潜公—景明—瑜公—昌公—回公—天禄—秀公

化公—一宁—日贵—道公—淮公—伯温—行简—达进—诰公—君德、俊德

我这样说,不是以此来责备佳章宗贤,而是为了说明梳理家族源流派系之不易,即使是天禄公的祖地上杭,或掌握的资料不全,或运用的方法不当,也走入误区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为避免冗长节省篇幅,本文着重论述化公至天禄公的直传世系。本文将引用闽粤赣湘渝桂台七省市14个族谱进行比较分析,为分析方便将这些谱分为组进行比较分析:01—03为第一组,说明化公下传至瑺公的世系;04—09为第二组,说明化公传至天禄公的世系;10—14为第三组,说明将天禄公置于连城俊德公或漳州梗全公派下都会造成源流世系的混乱。

、赣渝闽三省市3个族谱记载的瑺公世系

第一组

01修水谱:(摘自1994年江西省修水县和、宁、化、城、井公后裔合修谱。见江西修水县竹坪乡黄海平发帖),其世系如下:

峭公→和公→宏基→三三郎→十三郎→万四郎→五八郎→得全→继兴→贵宗→法元→积财→觉圣→有德→仲贞→发毓→明昌→世光→立儒,立儒生子七:传志、传思、传学、传圣、传忠、传和、传睦、传万。五子传忠,字相臣,清雍正年间从上犹县迁入江西省修水县竹坪乡。

02璧山谱:(摘自重庆璧山区来凤镇黄有仁家族族谱)原谱世系开头一段世系是:政公—卅一郎—十三郎—万四郎—五八郎—德全—继兴—贵宗—仲文—三益—德仁—元公—积财—永通—罗珦—福公。

就是两派分开的起点,以上世系则应是相同的。

03上杭谱:福建上杭县钟寮场黄氏谱

(见广西黄燕熙主编,香港天马图书公司出版之《黄氏通书》196—197页)

【瑺公,宋进士,官至广西宾州太守,返籍祭祖时见上杭富庶,卜迁上杭钟寮场,生廿九郎、卅一郎、卅三郎。

▲卅一郎公,生十三郎、十五郎。

十三郎公生万四郎—五八郎—德金(德全?留居湖洋级碧田村)、满悌郎(生二子:贵隆、贵达,贵达公迁居临城古石背,一支裔孙迁居上杭城关地区)。

十五郎公,迁广东嘉应州。

▲卅三郎公,生八郎。

八郎公,从钟寮场迁居长汀涂坊水口黄家营。三子千七郎迁居南阳镇黄坑黄竹坪,生二子:三五郎、五三郎。

五三郎公,生元一郎、元二郎、元三郎、元四郎。

元二郎公,裔孙迁居江西会昌县境内。

元四郎公,生添福、均德、均惠。】

评议01:

01修水谱的世系应该是由邵武禾坪迁居宁化县石壁村的峭公与吴氏祖婆的第二子化公派,开头“和公→宏基”这两代属于误接峭公与官氏祖婆长子和公派。02璧山谱的世系误接到峭公与吴氏祖婆所生长子政公,是后裔没有理解“致政”的称谓造成的。卅一郎的父亲叫黄瑺,是峭山公第二个妻子吴氏次子化公的第六代裔孙。他曾经任职广西宾州太守,墓在福建武平县中堡金狮寨,其碑文是“宋一世祖进士知宾州致政黄公之墓”。碑文中的“致政”并不是名字,意思大概相当于今天所说的“退休”。修水和璧山这两派出自瑺公次子卅一郎,修水谱误记为卅三郎了。修正了这一代,卅一郎到积财这9代,两谱就完全相同了。遗憾的是,上文引用的03上杭谱世系是《黄氏通书》摘编,恰好缺少化公至瑺公这一段,但从下文的04浏阳谱正好有这段世系,通过辨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一

结论一:

1、修水谱和璧山谱派系是瑺公后裔,瑺公的二哥瑜公就是天禄公派的分派祖瑜公。两派有一段共同的世系:惟杭—一阳—荣公—潜公—景明—璠公、瑜公、瑺公。惟杭化公到积财公的世系:惟杭—一阳—荣公—潜公—景云—瑺公—卅一十三郎万四郎—五八郎—得全—继兴—贵宗—法元—积财。

2、根据03上杭谱,上杭当代宗亲对卅三郎世系的叙述是卅三郎下传五代才是元二郎这一代,这肯定有误。估计是将元二郎兄弟错接在旁支的世系上。但上杭当代的世系叙述的可贵之处是指出了元二郎迁居江西会昌县,这肯定有老谱所本。本人在江西于都谱恰好查到元二郎出仕会昌的记载,其世系是:冈公(1109年生)—元二(1135年生)—觉公—万荣六兄弟。元二郎的简历是:黄钺,字戟吾,讳元二郎,绍兴乙卯(1135)年八月十五日丑时生,绍兴间仕会昌令,解组就居其地,是为肇基之始祖也。宋庆元丙辰年(1196)九月初八日申时殁,葬野鸭塘,虎形。妣张氏,绍兴己未(1139)年正月初十日生。绍熙庚戌(1190)年  月十四日殁,葬野鸭塘,犬眠形。子一:觉。

下文将引用的09蕉岭谱载有一文《家谱源流》,署名是“大宋绍兴六年岁建丙辰之秋  任广西宾州知州  嗣孙瑺  薰沐百拜  敬书”。绍兴六年丙辰即公元1136年,这是一个时间坐标,表明此时瑺公健在。以峭公871年出生,假定此时瑺公70岁致仕,则大约出生于1066年,峭公下传6代至瑺公的平均代距差则为32.5,应该在合理的范围。由此可以推知,元二郎黄钺应该处在瑺公下传第三代的位置。

顺便在此说点题外的话,广东原循州一带的族谱不知什么时候将元二郎前后四代世系稍加修改,再从江西南丰双井公世系中截取“井公—大同(字历尧)”这两代,拼凑成连续的六代世系:“井公—大同(字历尧)—冈公—元二郎—阁公—万荣”,竟然添加在江西石城峭公第九子惟桃城公次子中章(字贲毓)的前面,推出了一个所谓粤东黄氏海龙公海虎公的上祖世系:峭公—01井公—02大同(字历尧)—03冈公—04元二郎—05阁公—06万荣—07中章—08元刚—09春公—10尚仁—11淑能—12震公—13文公—14景升—15海龙。这个世系有显然有违人的生育规律,峭公871年出生,海龙公1112年出生,其15代人的平均代距竟然只有16岁。当代和平有的宗亲也觉得这世系不妥,于是就将海龙公的出生年往后移,推出了一个当代版的海龙公年谱:1198年出生—1219年娶詹氏为妻—1224年娶游氏为二室,并筑故居于兴乐图—1235年守蓝关抗元—1257年离故居迎敌,次年决战九龙岗—1276年于九龙岗迎接文天祥—1279年宋灭,海龙公避难故居,后潜三家村—1282年文天祥遇害,海龙公悲愤而殁。本人作为海龙公的嫡传后裔,看到这些有辱祖辈的妄编资料,真是感到莫名的悲哀。真希望粤东的宗亲能尽快醒悟,早日抛弃那个杜撰的井公至海龙公世系,回归到嫡传始祖惟桃城公门下。

3、经过辨析,上杭天禄公派与瑺公次子三子的世系对应如下:

一阳—日荣—潜公—景明—瑜公—昌公—回公—天禄—秀公 (上杭派)

一阳—日荣—潜公—景明—瑺公—卅一—十三—万四—五八 (上杭派)

一阳—日荣—潜公—景明—瑺公—卅三—冈公—钺公—觉公 (会昌派)

二、湘桂粤赣闽五省6个谱记载的惟杭化公之子一阳一宁发派情况

第二组

04浏阳谱:

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湖南省浏阳县《黄氏族谱》(编号传774.67/865),该族实际是从福建漳州迁居浏阳,故国家图书馆的摘要目录都记载为“福建漳州黄氏”,现在将化公世系摘要如下(为阅读方便,以峭公117世编号)

118化公,吴出,字振邦,娶余氏,生二子:一阳、一宁

119一阳,妣何氏,子三:荣、益、盛;

一宁,妣  氏,子一:贵。

120荣公,妣毛氏,生子:潜善、祐华、孝杰。

121潜善,一名潜,宋高宗宰相,居福建漳州府斧光,殁葬漳州府南胜县永溪配林氏,生二子:淮、汉。

122,名景昌,字有恭,翰林学士,官至户部尚书,殁葬南胜县西门外五里内李树下,配林氏,子三:俊卿、伯温、佐范。

汉公,名景云,字有敬,妣皮氏,子三:璠、瑜、瑺。

123世璠公,景云公长子,妣刘氏,子一:四三郎。

瑜公,生子未详。

瑺公,妣陈氏,子二:隆、昌。

124世隆公,号卅三郎,子五:仕谦、仕复、仕益、仕泰、仕孙,其后未详。

昌公,号三十四郎,妣周氏,生子:回。

125回公,号三十八郎,妣洪氏,生子:天禄。

126天禄,居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胜运里石牌前,殁葬石牌前咸水湖,娶江氏、李氏,生子:秀。

05苍梧谱:

广西贵港市黄柏彰宗亲2014年8月26日传给我苍梧县黄氏谱照片,录其文字如下:大上始祖传至四十世祖峭公十一郎,妻官吴郑祖妣共生二十一男。其吴氏祖妣所生第二化公居宁化县,妻余氏,四十一世化公生男义公,生男旦公,生男荆公黄九郎,生男十一郎,传至宵公,生男黄二十四郎讳昌公,生黄三十八郎讳回公,生男天禄公。近世祖天禄公迁居汀州府上杭县胜运里石牌前,生男百一秀公,生男千二郎,生男万五郎,生男荣禄公,生男永武公,生男德公七世祖在嘉应州宝坑开基,祖生男业山公,生男兴公,生男忠公,生男廷居公,生男全峰公,生男成章公,生男迪吉公,生男子政公,生男奕华公,生男十七世祖鼎纯公迁居广西省梧州府苍梧县。

06梅县谱

(摘自黄燕熙主编 香港天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黄氏通书574页)

梅县宝坑黄氏世系有记载:“峭山公生二十一子。宁公生阳。阳公生益、荣、盛。荣公生潜、潭(漳?)。潜公生景云、景昌。景云生璠、瑜、瑺。瑜公生天福、天禄、天寿。天禄公(念一郎)避寇乱迁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为近世始祖,生百一秀公。百一秀公,子孙迁广东梅县宝坑村开基。”

07分宜谱:

2011年笔者去江西分宜县西边村获得该谱世系是:化公—一阳—荣公—潜公—汉公—瑺公—昌公(卅四郎)—回公(卅八郎)—天禄—秀公(百一郎)

评议02:

04浏阳谱将120世荣公所生子潜、漳改成了“潜善、祐华、孝杰”,显然是为了将潜公附会为南宋高宗宰相黄潜善。这可从下文引用的08大田谱09蕉岭谱得到佐证。读者需知,宰相黄潜善是正史有载的名人,其兄黄潜厚也在朝中任户部尚书,如果他们真是从邵武迁居宁化的惟杭化公下传的第三代曾孙,正史怎么还可能记载他们是邵武人?

05苍梧谱记载的世系简化图示如下:化公—义公—旦公—荆公(九郎)—十一郎——霄公—昌公(24郎)回公(38郎)—天禄—秀公(百一郎)—千二郎—万五郎—荣禄—永武—德公(宝坑开基)—业山—兴公—忠公—廷居—全峰—成章——迪吉—子政—奕华—鼎纯—“德公七世祖在嘉应州宝坑开基”这句话的七世显然是以天禄公为一世开始计算的,“嘉应州宝坑开基”也可以从前面的06梅县谱得到印证。

07分宜谱将昌公廿四郎误记为卅四郎。秀公又称百一郎,有些谱直接记为“百一秀”。将05苍梧谱与06分宜谱进行比对,就可以得出下列认识:化公到昌公一共7代是吻合的,以下的回公、天禄、秀公也是吻合的。据此,大致可以确定:一阳公与义公是同一人,荣公与旦公是同一人,而苍梧谱记载是根据义公下面是日字辈,逐渐转化成“旦”,荆公与潜也是同一人,分宜谱记载潜善(应是潜)公生淮、汉,漳州谱有记载十郎、十一郎,显然十郎就是淮公,十一郎就是汉公,而霄与瑺也应该是同一人,分宜谱记载瑺公还有两个哥哥:璠、瑜,据此璠、瑜、瑺三兄弟取名显然都从“玉”,而“霄”应该是“瑜”,可能是根据口传的误记。浏阳谱误将瑜公之子隆(廿三郎)、昌(廿四郎)记载为瑺公之子,瑺公之子是廿九郎、卅一郎、卅三郎。故苍梧谱的“瑜公—昌公(廿四郎)”,分宜谱错记为“瑺公—昌公(卅四郎)”,改正这两代,两个谱的记载就统一了,天禄公出自瑜公门下。

结论二:

通过04—07四个谱的比较分析,结合本文第一部分对祖公的辨析,至此我们可以得到几点认识:一是荣公生潜、漳才符合实际,二是瑜公之子隆(廿三郎)、(廿四郎),三是昌公、回公应是出自瑜公门下是天禄公家族的分派及迁徙情况是:惟杭公生卒均在邵武——一阳公迁宁化石壁——天禄公迁上杭石牌前——德公迁梅县宝坑村。

08大田谱

福建省大田县广平镇大吉村谱世系摘要

(载邵武编印《黄峭研究资料选辑(二)》182-183页)

二世化公,妣尤氏、梁氏,生子:迪、道、逵。

三世迪公,妣吴氏、杜氏、孔氏,生三子:益、荣、盛。

四世益公,妣颜氏,生子三:俊卿、伯温、佐范。

荣公,妣李氏、林氏、杜氏,生子:潜、漳。

五世伯温,妣唐氏,生子:钦若、季良、行简、茂先。

潜公,妣董氏,生子:景云、景昌。

六世景云,妣高氏,生三子:璠、瑜、瑺。

七世璠公,迁居连城县芷溪。

瑜公,妣宋氏、朱氏,生子四:天福、天禄、天寿、天禧

瑺公,由武平县归郡中保,又迁徙上杭钟寮场,妣张氏,生三子:廿九郎、卅一郎、卅三郎。

八世天禄,迁居上杭县石牌前,妣江氏廿娘,生子:百一秀。

卅三郎,妣林氏,生子:八郎。

09蕉岭谱:

民国八年记载的化公世系

120化公,登宋进士,官太守,开基宁化,化公碑记葬于木桃乡思里,梁氏妣葬石城墟尾,按上抄有祖妣伊(弋?)氏生子二:一阳、一宁。

121一阳,妣孔氏、赖氏、宋氏,生子三:荣、益、盛。

122世荣公,妣李氏,生子二:潜、漳。

益公,妣颜氏。

盛公,妣宋氏。

123潜公,妣董氏,生子三:景福、景昌、景荣。

124,妣高氏,生子三:璠、瑜、瑺。

125世璠公,妣秦氏,生子:念一郎、念二郎。

瑜公,妣宋氏,生子:天福、天禄、天寿

瑺公,妣张氏,生子:廿九郎、卅一郎、卅三郎

126伯玉(即瑺公三子卅三郎,广西宾州刺史)

评议03

关于璠公,04浏阳谱记载他生子四三郎,05苍梧谱、06梅县谱和07梅县谱均未记载他的情况08大田谱记载他迁居连城县芷溪。下面的09蕉岭谱记载他生子念一郎、念二郎。这个“念”实际应该是“廿”,估计浏阳谱记载的四三,实际应是卅四郎,概言之,璠公迁连城芷溪,妣秦氏生子廿一郎、廿二郎,妣刘氏生子卅四郎。

08大田谱将天禄兄弟记为瑜公之子,明显漏了代。结合09蕉岭谱分析,瑜公与宋氏生子隆(昵称廿三郎)、昌(昵称廿四郎),昌公即上杭天禄公的直系先辈08大田谱和09蕉岭谱的记载进行比较,大田谱记载“化公生子迪、道、逵”和“迪公生子益、荣、盛”均明显是错的,理由是:08大田谱记载“迪公生子益、荣、盛”明显混淆了派系。湘桂粤赣5个谱(即04-07、09)均记载一阳生子益、荣、盛,而道、迪两兄弟属于一宁公后裔。故大田谱这两代必须修正为:“化公生一阳一宁”“一阳生益、荣、盛”这样才符合历史实际。

刺史一职,又称刺使,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今天所说的监察之义。“史”为“御史”之意。秦代开始设置,唐代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至唐玄宗时(712-755)恢复州为郡,刺史又称为太守。到唐肃宗(756-761)再恢复唐初旧制。宋代以朝臣出“知州(或府)事”,所任职务即相当于隋、唐时代的刺史。北宋欧阳修撰《丰乐亭记》,自称刺史;撰《醉翁亭记》,又自称太守,盖刺史与太守早无区别。宋官制另有刺史,作为虚衔,任者并不赴任。元代以后,刺史一职名废。至清代则是知州的别称。经过前文01-03谱的辨析可以明白,瑺公与伯玉是同一人的名与字而已。09蕉岭谱记载伯玉即瑺公三子卅三郎明显是后裔错误理解人物关系。

前面列举的060809三个谱均将天禄兄弟记为瑜公之子,明显属于世系存在严重漏代。而前面列举的来自湖南广西江西三省区的04浏阳谱、05苍梧谱、07分宜谱三个谱均记载天禄公前面还有昌公、回公这两代,应予取信。

结论三:

08大田谱09蕉岭谱所记载的“生四子天福天禄天寿天禧”的祖公回公,而瑜公所生子应是04浏阳谱所记的隆公(廿三郎)、昌(廿四郎)。昌公就是天禄公的祖父。只有这样理解,才能理顺瑜公至天禄公这四代人的关系。

综上所述,对01—09九个谱进行甄别可以明确璠瑜瑺三兄弟与君德俊德两兄弟的关系,他们在一阳公派下的世系对应关系可以图示如下:

化公—一阳——潜公—景—瑜公—廿四—回公—天禄

化公—一阳—日—潜公—景—瑺公—卅十三—万四

化公—一阳—日—潜公—景—瑺公—卅三—冈公—钺公

化公—一宁—日贵—道公—淮公—伯温—行简—达进—诰公—君德

化公—一宁—日贵—道公—淮公—伯温—行简—达进—诰公—俊德(进德)

三、将天禄公置于俊(进)德公或梗全公门下是误接世系

10赣县谱:江西省赣县族谱记载的世系:化公—潜善—武斌—(淮)伯温—行简—达进—诰—进德—安庆—天禄—秀公—

11吉水谱:江西省吉水县的世系:化公—潜善—武斌—(淮)伯温—行简—达进—诰—进德—有俊—定文—天禄—秀公—

12连城谱:福建省连城县族谱记载的世系:化公—潜善—武斌—(淮)伯温—行简—达进—诰—俊德—宗诚—六十郎—念三郎—天禄—秀公—

13浦城谱

福建浦城谱记载有一个天禄公世系:峭公—化公—久善—文公—荆公—十七郎—十三郎—梗全—十郎—天禄—秀公—千二郎—万二郎……

14铜鼓谱

江西铜鼓县《黄氏族谱》是当代人编写,肯定有老谱的依据,但该谱整理的世系开头三代是:峭公—化公—道公—文公(见149-151页)文公往后的世系简况记载如下

文公,道公长子,讳膺,号经能,夫妇合葬石前塘,妣杨氏,生子一:省际。

省际,文公长子,讳德禄,夫妇合葬石碑杨坑里,坐北向南,妣张氏,生四子:十七郎、十八郎、十九郎、二十郎。

十七郎讳重贞,夫妇合葬本村石碑前,妣郑氏,生三子:润福十一郎、润禄十二郎、润寿十三郎。

润寿,讳十三郎,公妣合葬本村南蛇塘面上,妣钟氏,生子一:梗全。

梗全,夫妇合葬南坑坳下寨,妣龙氏生二子:俊仁(十郎)、俊义(十一郎)。

俊义,讳十一郎,夫妇合葬在石碑前,妣吴氏,生子:国璋。

国璋,夫妇合葬石碑杨坑里,坐北向南,妣王氏,生子:朝荣。

朝荣,讳小五郎,元皇庆二年癸丑(1313)三月初八日生,至正二十一年辛丑(1361)五月十四日殁,葬石碑前,坐西向东。妣张氏,元延祐三年丙辰(1316)四月二十日生,至正二十五年乙巳(1365)六月初六日殁,与夫合墓。生子七:均荣、均德、均任、均广、均仲、均政、均塘。

评议04

编号10—14这五个谱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错误,兹简要分析说明如下:

其一,通过本文前面列举的第一组与第二组共9个谱的比较分析足以说明天禄公是迁徙上杭石牌前的开基祖,出自一阳公长子日荣公派下,而连城俊德公出自一宁公派下,将天禄公嫁接在俊德(进德)公门中混淆了派系,是很明显的错误嫁接。两派在化公门中构成如下世系对应关系:

化公—一阳—日荣—潜公—景明—瑜公—昌公—回公—天禄

化公—一宁—日贵—道公—淮公—伯温—行简—达进—诰公—俊德(进德)

其二,将天禄公作为益公下传的裔孙,严重搞乱了辈行,请看辈序:

10赣县谱:08进德—09安庆—10天禄—11秀公

11吉水谱:08进德—09有俊—10定文11天禄—12秀公

12连城谱:08俊德一09宗诚—10六十—11念三—12天禄—13秀公

13浦城谱与14铜鼓谱均属于惟杭化公派下文公的后裔,峭公至文公的世系应该是五代:峭公—惟杭—一宁—日贵—道公。估计是编者理解有误,分别将开头一段世系错误记载为下面这样:

13浦城谱:峭公—化公—久善—文公—荆公—十七郎

14铜鼓谱:峭公—化公—道公—文公—省际—十七郎

其三、浦城谱将天禄公发派的世系嫁接在梗全长子十郎门下混淆了派系,且将天禄公降低了两辈。本人2004年即亲自去漳州市区及南靖、诏安、漳浦等县考察获得了梗全公前后的世系,广西黄燕熙主编《黄氏通书》525—526页记载有文公至梗全的完整世系,2001年编《江西南康黄氏通谱》211—212页记载有省察公往下连续的世系,这些族谱均可以互相佐证。天禄公与梗全公两派在惟杭化公派下世系的对应关系如下:

惟杭—一阳—日荣—潜公—景明—瑜公—昌公—回公—天禄

惟杭—一宁—日贵—道公—文公—省察—重贞—润寿—梗全—

其四,14铜鼓谱有两点记载需要辩证:1)

万载县仙源光绪元年谱记载:淮公汉公分别字景昌、景明,这比其它谱记载汉公为景荣或景云犯祖父讳更为合理;

2)天禄公与回公之间还有一代,文字记载是:回公,度名卅八郎,妣洪氏,生子一:耀君。耀君,讳峻烈,妣刘氏,生子:天禄。几年前湖北云梦黄诚琼宗亲编印的《江夏黄氏宗谱》第三卷2609--2610页记载:“瑜公,字永义,生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壬子”,天禄公“生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辛巳,始由宁化石壁里迁居上杭石牌为开基始祖”。直觉这个记载是错误的,需要进行辩证分析,从上文对天禄公祖源世系梳理可知,化公下传第五代是瑜公,绝不可能就间隔了349年,上杭记载天禄公迁居上杭石牌前为开基祖据此综合分析推断,天禄的父亲应该是回公字永义,耀君应是天禄公的。壬子年应是天禄公出生之年即绍兴二年壬子(1132)年,而天禄公迁居之辛巳年则应是南宋绍兴辛巳(1161)年。两个纪年均是后人弄错了人物关系,也不熟悉历史换算甲子造成误记。只有这样理解才能平衡相关派系的相互关系,合乎当时的时代背景。

其五,14铜鼓谱对梗全公前后这段世系的记载的真实性我觉得可以肯定。可以作为佐证的资料是清末编印的《湖南黄氏世谱》712页有如下记载:始迁祖景清公,讳旌华,字恒英,赐赠儒林郎,宁化宁公传十二世至均政字平,仲一,号万六郎,初居象牙,元至元中因避乱居龙窟,生仕全—友成(迁居抚溪)、友能、友仁—宗浩—祖琭(迁颂屋)—维—怀泉—端吾—上益—献龙(字恒英,举人,赠文林郎,迁大洋塅桥子头)—龙正—耀龙,生子七:景清景升景云景台景堂景川,景清初迁湘潭县十四总蒋家码头,继迁浏阳县南城内黄家巷。

据此分析,浏阳这个家族肯定属于梗全公后裔,“宁公传十二世至均政”的叙述,根据14浦城谱的记载和前面的分析,可以补出这十二世的世系为:惟杭01一宁—02日贵—03道公—04文公—05省察—06重贞—07润寿—08梗全—09俊仁—10国璋—11朝荣—12均政,12代大约360年,峭公871年出生,惟杭化公893年出生,故均政至元(1335-1340)中期迁居龙窟可信。

结论四:

荆公又名省察(见梅州《江夏渊源》)或省际(见江西铜鼓谱的记载:“文公长子,讳德禄,夫妇合葬石碑杨坑里,坐北向南,)妣张氏,生四子:十七郎、十八郎、十九郎、二十郎。天禄公与梗全公分别源出化公长子一阳、次子一宁,世系对应关系如下:

惟杭—一阳—日荣—潜公—景明—瑜公—廿四—回公—天禄—秀公(上杭派)

惟杭—一宁—日贵—道公—文—省察—重贞—润寿—梗全—国璋(漳州派)

(三)膺公开基邵武传派后裔中的两个黄潜善

本部分将通过谱史结合相互佐证,原籍邵武的南宋宰相黄潜善与原籍宁化的黄潜善是不同派系不同阅历的两个人。

一、原籍宁化的黄潜善三兄弟是漳州一带“久”字辈的九兄弟的父辈

台湾黄文进博士祖籍福建漳州南靖县田螺坑上版寮,现在居台湾省台北县,本人是2004年去南靖县田螺坑考察得知他的信息,遂通过QQ与之取得联系,次年4月他寄赠了他家族编印的族谱。他就是14铜鼓谱所叙述的朝荣小五郎公第三子均任的后裔。该家族敦俭公康熙乙巳(1665)年出生于漳州南靖县田螺坑上版寮,后渡海去台湾成为开基始祖,去世于乾隆癸亥1743年,墓在台湾桃园县龟山乡山顶村山仔顶其直传世系是:均任—仕端—贵希—百三郎—千七郎—万四郎—孟九郎—宗显—念七郎—积享—仕深—守成—世宗—景都—启视—敦俭—正义—朝有—德恩—贞毓—憨番—森阶—胜烽—文进……

本文第一部分引用的广东南雄谱证明,重贞十七郎公长子润福十一郎就是号永江的诚公,估计润福十一郎成人后取名黄诚号永江,任吉安府尹,官太守,其子即潜善、祐华、孝杰三兄弟,惟杭化公到潜善三兄弟的直传世系前文已有叙述。恰好这个台湾家族的谱也记载这三兄弟属于一宁公门下道公裔孙。根据这个台湾谱的记载,潜善三兄弟的下一代就是“久”字辈的久昌等九兄弟。这九兄弟系同祖父堂兄弟,是惟杭公第九代裔孙,分派关系图示如下:

(十七郎)┏潜善—久昌、久隆、久茂、久盛

重贞┳润福(诚公)╋祐华—久美、久书、久康

┣润禄┗孝杰—久安、久兴

┗润寿—梗全—国璋—朝荣(小五郎)

根据第一部分南雄谱的记载,结合这个台湾谱的记载综合分析可以得知,宁化派的润福诚公1067年出生,那么他的长子黄潜善出生时,邵武派的黄潜善已经成人,且在元符三年(1100年)与邵武籍文学家黄伯思同登进士第。

综上所述,一阳派下的上杭天禄公与一宁派下的潜善三兄弟同辈,与兴宁君德派、连城进德派以及漳州的梗全派形成如下世系对应关系:

一阳—日荣—潜公—景昌—伯温—行简—达进—诰公—君德 (兴宁派)

一阳—日荣—潜公—景昌—伯温—行简—达进—诰公—进德 (连城派)

一阳—日荣—潜公—景明—瑜公—昌公—回公—天禄—秀公 (上杭派)

一阳—日荣—潜公—景明—瑺公—卅一—十三—万四—五八—(上杭派)

一宁—日贵—道公—文公—省察—重贞—润福—潜善—久昌—(汀州派)

一宁—日贵—道公—文公—省察—重贞—润福—祐华—久书—(大埔派)

一宁—日贵—道公—文公—省察—重贞—润福—孝杰—久安—(饶平派)

一宁—日贵—道公—文公—省察—重贞—润寿—梗全—国璋—(漳州派)

二、南宋宰相邵武黄潜善的家世履历简释

先请看国家“十五”规划图书、“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之工具书《宋登科记考》464页的记载:“黄潜善,字茂和,邵武军邵武县人。黄潜厚弟。崇宁三年登进士第。建炎中,累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仕终于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再看历史文献对这个黄潜善去世的有关记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南宋李心传所著,该书在宋史研究史料中具有重要地位,后人编的《宋史》和《续资治通鉴》等,多以此为参考,甚至抄载。《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四明确记载: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年己酉),六月,戊申朔,……丁卯(20 日),右司谏袁植罢。未几,潜善卒于梅州。《皇宋中兴圣政》([宋]留正等撰)卷之四至卷之五,将“潜善卒”与“右司谏袁植罢”的故事用“未几”连接成一段。《宋史》卷二十九《高宗本纪》载:高宗三年十二月“癸卯(二十九日),黄潜善卒”。清毕沅所撰《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有载:建炎三年(1129 年)六月,……丁卯,右司谏袁植罢。未几,潜善卒于梅州。综上所述,由宋至清的史家对南宋宰相黄潜善卒于高宗三年己酉(1129)六月是形成共识的,“未几”是表示一个比较短的时间段,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没隔多久,“建炎帝相”黄潜善就去世。所以今天的权威工具书《辞海•黄部》记载黄潜善的生卒用“(?—1129)”表示。(本段文字引自黄福来的文章《建炎帝相黄潜善是黄膺十世孙》)

关于黄潜善的家室,其兄潜厚,在潜善为相时担任过户部侍郎,在潜善贬斥后径归故里福建邵武。关于其子,【宋】李心传撰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见卷九十一,第1522页)和清代乾嘉学派大师钱大昕著《十驾斋养新录》卷七,皆有潜善子黄秠出放外官的记载:(绍兴五年七月戊子)右承直郎黄秠,令吏部差虔州录事参军。宰相张浚言:“臣顷建炎之初,擢预郎曹,实出宰相黄潜善、枢密汪伯彦之荐。潜善以缪戾得罪,死于贬所,骨骸未覆,赀产凋零。其子秠仕宦不竞,殆无糊口之计。臣愚欲用初除枢密事合得有服亲一名差遣恩例,陈乞秠差遣一次。上推陛下广覆包涵之仁,下全微臣朋友故旧之分。”故有是旨。

概言之,黄秠因张浚所请加恩赠官,黄秠于绍兴二十六年六月去世,次年黄潜善方追复并官一子。以上所述,基本可以廓清所谓宰相九子公潜善的谬说。清末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年),梅州黄墨林编写《江夏渊源》将久昌九兄弟纳入南宋宰相黄潜善门下,纯粹是无视历史事实的统宗行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最近40年,还有不少宗亲热衷于所谓“宰相九子公黄潜善”的话题,实在是一种短视行为,该收场了。

(四)惟杭化公派下九代世系整理

对前文引述的各谱世系进行辨析后,将分派世系整理如下——

117世峭公,字瑞麟,号肖山,锡联黄弘公长子。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四月十五日戌时,卒于后周太祖广顺三年癸丑(953)十一月初十日巳时,公82岁无疾而终,葬于鹳薮黄家林。公娶官吴郑三妻共生二十一子,其中吴氏生璋、璘、琮、瑞、玮、瑛、瑢七子,峭公晚年遣子去异地开基,要求以居地相称,七兄弟则称政化衢卢福林塘。

118世黄璘,字惟杭,号从章,改应化,峭公与吴氏祖婆所生第二子。官至左御史,生于唐昭宗景福癸丑年(893)四月初三日丑时,分居汀州府宁化县全上里石壁村,殁于后汉乾祐戊申(948)年二月十五日戌时,葬于石壁村祖山,莲叶遮龟形午山子向,夫妇合葬。妣伊氏,诰赠夫人,生于唐昭宗乾宁甲寅(894)年二月初六日未时,殁于后周显德丙辰(956)年十一月三日亥时。生子二:一阳、一宁。

119世

一阳,惟杭璘公长子,字纯阳,号振邦,生于后梁乾化三年癸酉(913)正月十一日午时,由龙上里石壁村迁居龙下里黄茶洋(今济村古背村尾),殁葬石城墟尾,虎形,石砌墓下瓦屋二栋。妣梁氏,殁葬木桃乡田心,乌鸦落洋形,立碑。妣氏,葬石城墟,虎形,石砌墓。生子:益、荣、盛。

一宁,惟杭璘公次子,字衡中,第五名举人,吉安府安福县知县,后由龙上里石壁村迁居龙下里淮土,妣尤氏,夫妇俱葬淮土,生一子:日贵。

120世

日荣,一阳公次子,妣毛氏,生子二:潜、漳。

日贵,讳大红,号大庵,一宁公之子,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947)三月十一日辰时生,由禾坪迁古背村尾,登十九名进士,任广东刺史,殁宋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  月二十六日,寿享七十九。妣刘氏,后晋开运三年丙午(946)四月十七日午时生,殁宋天圣二年甲子(1024)十一月十二日戌时殁,夫妇合葬水西龙门岗流珠坑。继妣伍氏,俱葬淮土。生二子:道(小一郎)、迪(小二郎)。

121世

潜公,日荣公长子,居福建漳州府斧光,殁葬漳州府南盛县永溪,风吹罗带形。妣杜氏,生子二:淮、汉。

道公,字体元,讳福隆,昵称小一郎,日贵公长子,宋开宝壬申(972)十一月十六日生,宋庆历二年壬午(1042)九月初七日未时殁。葬石城柏中里黄柏岭海眼里小石外一穴。妣周氏,葬海眼里小石下外窠中心里,猫儿洗面形,庚山甲向。妣周氏,生子二:稢(五郎)、稵(六郎);又妣曾氏,夫妇合葬榆树坪,生子:文、武。

122世

淮公,名景昌,字有恭,昵称十郎,潜公长子,翰林学士,官至户部尚书,淮公葬于南盛县西门外李树下,白坟虎形。妣林氏,生子:俊卿、伯温、佐范。

汉公,名景明,字有敬,昵称十一郎,潜公次子,妣皮氏,生子:璠、瑜、瑺。

稵公,字用九,昵称六郎,道公与周氏次子,咸平六年癸卯(1003)二月二十五日午时生,北宋庚戌(1070)年十二月初五日丑时殁。妣张氏,咸平六年癸卯(1003)九月十日辰时生,北宋戊申(1068)年八月十七日午时殁。生子二:五郎、六郎迁广东梅县。

文公,道公与曾氏祖妣长子,讳膺,号经能,夫妇合葬石前塘,妣杨氏,生子二:省察、观察。

123世

伯温,淮公次子,恩贡生,配唐氏生子:长钦若、次季良、三子行简、四子茂先。公葬于东坑嶂太平乡高坪,妻葬太平乡。

璠公,汉公长子,妣刘氏,生子:廿一郎、廿二郎。

瑜公,汉公次子,生子二:隆(昵称廿三郎)、昌(昵称廿四郎)。

瑺公,汉公三子,妣陈氏,生三子:廿九郎、卅一郎、卅三郎。

立公,字学志,号巽庵,昵称五郎,稵公长子,天圣三年乙丑(1025)九月二十三日戌时生,崇宁壬午年(1102)二月十五日戌时殁,葬黄柏岭树坪。妣吴氏,天圣二年甲子年(1024)九月初七日酉时生,建中靖国元年辛巳(1101)年四月十三日巳时殁,与夫合葬。生子:会、位、保、十三郎。

荆公,字省察,讳德禄,昵称五十郎,文公长子,夫妇合葬石碑杨坑里,坐北向南,妣张氏,生四子:十七郎、十八郎、十九郎、二十郎。

124世

行简,伯温公三子,廪生,公殁葬于溪东飞蛾投水形。配张氏,生子:长达进、次元进。

昌公,昵称廿四郎,瑜公次子,妣周氏,生子:回(十八郎)。

保公,字德元,号祐庵,乳名六五郎,立公三子,自柏中里迁回古背,宋皇祐四年壬辰(1052)年十一月十五日巳时生,南宋建炎己酉1129年三月二十一日午时殁,享寿七十八,原葬古背刘家窠,后迁村尾石头塘,莲叶盖金龟形,酉山卯向,妣方孺人,继妣林氏,生六子:圣(四一郎)、圣昂(四二郎)、圣皋(四三郎)、圣皇(四四郎)、圣泉(四五郎)、圣帛(四六郎)。

卅三公,瑺公三子,生子:八郎。

重贞,昵称十七郎,荆公(字省察)长子。夫妇合葬本村石碑前,妣郑氏,生三子:润福十一郎、润禄十二郎、润寿十三郎。

125世

达进,行简公长子,配丘氏,生子:长子谟,妻张氏住武平,次子训,妻刘氏住连城水口,三子诰,妻柏氏,住龙窟,徙居武平湖滩。

回公,字永义,昌公之子,度名卅八郎,妣宋氏、朱氏,生四子:天福、天禄、天寿、天禧。

冈公,昵称八郎,卅三公之子,大观己丑(1109)年正月二十三日丑时生。殁失考,葬昆仑后。龙人形。妣罗氏,生殁失考,与夫合葬。生子:元一郎、元二郎、元三郎、元四郎。

诚公,字润福,号永江,昵称十一郎,重贞公长子,登进士第十九名,任吉安府尹,官太守。生治平四年丁未(1067)八月十五日午时,殁绍兴七年丁巳(1137)十一月十九日申时。妣俞氏、梁氏、史氏,生三子:潜善、祐华、孝杰。

润寿,昵称十三郎,重贞公三子,公妣合葬本村南蛇塘面上,妣钟氏,生子一:德(字梗全)。

126世

诰公,达进公三子,住龙窟,徙居武平湖滩,公殁葬于漳州水头,妣柏氏,葬于梅州,生子:长君德、次俊德。

天禄,回公之子,号耀君,谥峻烈,宋绍兴二年壬子(1132)年出生绍兴辛巳(1161)年迁居上杭县胜运里石牌前,殁葬石牌前官田咸水湖,妣江氏、李氏,生子:秀(百一郎)。

钺公,字戟吾,昵称元二郎,绍兴乙卯(1135)年八月十五日丑时生,绍兴间(1131-1162)仕会昌令,解组就居其地,是为肇基之始祖也。宋庆元丙辰年(1196)九月初八日申时殁,葬野鸭塘,虎形。妣张氏,绍兴己未(1139)年正月初十日生。绍熙庚戌(1190)年  月十四日殁,葬野鸭塘,犬眠形。子一:觉。

潜善,润福诚公长子,妣李氏,生四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

祐华,润福诚公次子,任漳州典机务,妣史氏,生三子:久美、久书、久康。

孝杰,润福诚公三子,妣张氏,生二子:久安、久兴。

德公,润寿公之子,字梗全,妣尤氏,生子:十郎、十一郎、十六郎。

127世

君德,诰公长子,字福山,住潮州府海阳县丰政都新坡瓦窑口,配陈氏,生四子:善庆、良庆、显庆、长庆。

俊德,诰公次子,字寿山,妣章氏,生三子:有旺(住漳州府水头)、益甫(住连城)、有进(住梅州三河松口)。

秀公,字仲礼,讳青轩,天禄公之子,妣廖氏,夫妇合葬石牌前林庄,狮形,艮山坤向,生二子:千一郎、千二郎。

觉公,字思忠,讳正国,钺公之子,宋乾道庚寅(1170)年十二月十三日未时生,绍定癸巳(1233)年九月二十五日殁,葬第四桥野鸭塘,犬眠形。配赵氏,乾道辛卯(1171)年七月二十二日寅时生,绍定己丑(1229)二月十九日午时殁,葬南山寺背。子六:万宿、万宣、万荣、万崇、万宗、万宝。

潭公,昵称十六郎,初居象牙,后移居上杭县奥杳乡浮山中村,妣梁氏,生五子:廿一郎、廿二郎、廿三郎、廿四郎、廿五郎。

2021.12.10定稿于重庆


最新文章
电话:023-67720624邮箱:543894781@qq.com地址: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金开大道和睦北路
Copyright © 2018-2024 重庆市江夏文化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20004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