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起源
黄氏起源
在远古时代,人类处于蒙昧时期,人类社会尚未形成,没有国,没有家,没有文字,人也没有姓和名。为抵御各种灾害,人类按血缘关系聚集成群体,这种群体历史上称为部落,在部落时代,人类都是以部落为单位,而成群栖息于某一地方。在内蒙古东部有一条河原名潢水,现名西拉木伦河,在该河沿岸栖息一部落,该部落敬奉黄鸟并用它作为部落的图腾标志,黄氏先族就是以黄鸟图腾的名称作为本氏族的姓氏,这个氏族就叫作黄鸟氏、黄氏族,简称为黄夷、黄族,黄夷族称其成员为黄人,这个部落就是黄氏宗族的起源先祖。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 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就是黄氏的发源地。从远古时代至兴隆洼文化时期(距今8200—7400年),黄帝的祖族黄人就一直居住在西拉木伦河流域,一直持续到红山文化时期(公元前4000 年到3000年)。
在原始严酷洪荒时代,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黄夷族为寻找新的栖息地,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距今5600年到5300年,他们离开了潢水,集体迁徙,先居河北后转山西,在距今约4800年时进入山东,在山东的黄山、黄丘等处栖息,成为山东地区的原始居民,同相邻的凤 夷族通婚结为姻亲关系,在凤夷族的引导下,黄夷族加入了东夷联盟(郭沫若著《中国史稿》 载“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东夷联盟因此形成九个以鸟作图腾标志的小部 落组合起来的一个大部落,历史上又称为九夷族。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这九夷是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其中的黄夷氏族,就是黄姓的最古老的族源。山东日照地区是嬴姓莒国的先祖少昊、伯益的领地。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都曾在 山下尧王城遗址一带建立强大的东夷古国(尧王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南辛庄 子和安家尧王村周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拉木伦河(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河段。远方毫不起眼的小山包便是大兴安岭的南界) 西拉木伦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大红山北麓海拔 1420 米的白槽沟,以潢源为正源,河长约 380 公里。西拉木伦河流域是塞外古代文明的滥觞圣地,被史学界誉为“祖母河”。
黄夷族加入九夷族后、由于生活较为安定,发展很快,不久在九夷族中属人口最多,势力 最强的一个夷族。同时东夷联盟的酋长也由黄夷族的头领担任。由于黄夷族加入以凤鸟为图腾 的少昊东夷集团,又与凤夷结成了婚姻氏族,所以改用“凤鸟”作图腾标志。
黄夷族在酋长的带领下又离山东,进入河南,在黄河沿河岸定居,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黄亭、黄池等处,这些地方也因黄夷族的居住而得名(黄氏遵先祖之训,凡黄氏人员较为集中 居住的地方,其地名必带“黄”字)。此时期黄人之少典氏族崛起,轩辕氏为黄人之少典氏族之子。在距今约4700年时,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之间发生阪泉之战,黄帝战胜了炎帝,炎帝归服了黄帝,同时黄帝取代了炎帝在黄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这场战争是华夏族形成的奠基之战与关键之战。此时“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人势力增长到极 致后,其领导人轩辕按照黄人的传统亦被称为“黄帝”。轩辕黄帝建立了中原地域的黄帝王朝。中原河南地域的黄帝部落,历史上称该部落为华夏集团,华夏集团的酋长黄帝之孙颛顼,因姻 亲关系,颛顼又加入了东夷联盟。东夷的酋长少昊去世后,颛顼被选为酋长,不久又继承其祖 父之职也兼任华夏集团的酋长,这又进一步加强了东夷和华夏的友好联盟和融合,形成了中华 民族的主体框架基础。
上古帝舜时代,九夷之一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助大禹治水(约 公元前 2155 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史记·秦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 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 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这就是嬴姓十四氏,都 是出自伯益。伯益的后裔 14 支合称嬴姓十四氏.从文献记载来看,《史记·秦本纪》载:“孝 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史记·秦始皇本纪》亦云:“秦 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此外,《越绝书·吴内传》称:“益与禹臣于舜, 舜传之禹,荐益而封之百里。”西汉桓宽《盐铁论·结和》篇中亦称:“伯翳之始封秦,地为 七十里。”上述文献中的“有土”,“受土”以及“封之百里”和“地七十里”的说法,表明 伯益有“封地”是不容置疑的。有学者研究认为,伯益的“受土”与“赐姓”不仅是同时的,而且具体时间应在治水成功之后,与禹同时受封于舜;并确认伯益的“封地”就是“嬴邑”。 伯益初始封地“嬴”,就在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西北的城子县村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莱芜区城子县村一带的古嬴邑首置嬴县。他用自己的皇姓作为东方一县之名,自有其特殊意义。莱芜古称嬴,唐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撤销嬴县,并入博平县,从此嬴县再未出现)。这 里距伯益的先祖少昊之“墟”曲阜较近,与费地也仅 120 公里之遥。
中国上古主要部落分布图
嬴本为少昊氏之姓,伯益受赐嬴姓,实际上是被任命为嬴姓部落首领,继承嬴姓正统。后 世于是以伯益为嬴姓始祖。帝舜本身是东夷人。《孟子》称:“舜亦东夷人也。”既然同为古东夷族群的成员,自然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在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恢复伯益的父系族姓,以接续和彰显嬴姓始祖少昊的荣光。而“妻之姚姓之玉女”,更表明帝舜对伯益的恩宠与器重。伯益作为古东夷族少昊系部族的后裔,能够认祖归宗,承袭嬴姓始祖少昊系部族的正统,是数 十年来奋斗的结果。辅助大禹平治水土,调驯鸟兽,伯益立下了不朽功勋。帝舜赐伯益“嬴”姓,不仅是“认祖归宗”之举,亦隐含帝舜对伯益“后嗣将大出”的殷切期望。
中国在轩辕黄帝到西周,一直实行的是氏国制度和封建制度即“胙土命氏”制度。天子作 为天下共主,把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有功的臣子和亲属,建立诸多封国(氏国),历史 上称这些封国为诸侯国,诸侯国的本质就是氏族国家。胙土命氏,是先秦时代的封建宗法制度 原则。《左传》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夏启杀死伯益之后,天下 震怖,毕竟伯益是因功勋卓著而成为天子合法继承人,而启无功且阴谋篡夺天子之位,天下不 服,人心不服,启杀伯益,天下焉能不震怖?夏启杀伯益之后,为了笼络天下人心,做了两件 事:一是封伯益长子大廉于有黄之地并封伯益次子若木于徐,二是为伯益建祠立庙,每年派专 人祭祀。据正史和族谱记载,潢川之黄国是在公元前21世纪夏代初年夏启分封、伯益后裔大廉 在今河南潢川建立,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 敢于抗衡。从公元前2148年建立黄国至公元前648年,经历 1500 年的古老黄国被楚国所吞并。 以“黄”命名的封国为黄国,失国后以国为氏即为黄氏。远古的黄人是由多姓氏组成的,封建的黄国,同样是由多姓氏组成,只是黄国被灭后,黄国遗民以黄为氏。因为黄是他们血缘认同 的标志。
黄国是中华黄姓的发源地。追根溯源,自有黄国,方形成“以国为氏”的黄姓。黄国开启了黄姓有史可查的新篇章,伯益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黄姓的血缘始祖。《竹书纪年》载:“(夏)后相即位,二年,征黄夷。”(后相夏朝第五位君主,约公元前 2025-公元前 1973)、“伐于黄尹二羌”,是关于黄夷(尹)最早的记载。有关黄国黄氏的可信记载,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殷墟一期、二期、四期卜辞中都有商王为黄丁、黄奭、黄尹等进行占卜的记录。商朝甲骨文卜 辞中有“侑(沃)于黄尹,十伐(杀),十牛”,“帝黄奭三羊”和“贞用于黄奭佑三牛”记 载,讲述了商人祭祀活动,黄尹、黄奭是黄姓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姓名记载。说明黄姓至少在商 朝就出现了,当然还可能更早。古代人的姓和氏是分开的,大部落的图腾标志是姓,小部落的 图腾标志是氏,东夷的图腾标志是古篆[嬴]字,所以黄夷族是“嬴黄氏”,至今我们称黄氏宗族也是对姓分离的一种保留称呼。
宋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载:“黄氏嬴姓,伯益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 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黄国亡后,黄国的公族 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的一支。
黄国出土铜鼎
北宋江夏黄氏族谱序中亦称:“考我黄氏,始于神农、黄帝、少昊,颛顼高阳氏的孙女为 伯益的祖母,伯益长子,食邑于黄,遂因地而赐姓焉,黄地在光州十二里,有黄城。”南宋郑 樵《通志·氏族略》:“黄,嬴姓,大廉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亦嬴姓十四氏之一也。楚有春申君黄歇。”黄 既为楚所灭,子孙散之四方,遂以国为氏。北京、湖南、山西等地出版的姓氏专著、广东、福 建、河南等地的黄氏族谱,均有类似记载。“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大量史实证明,黄姓源于黄国,根在光州(民国初年,“光州”改名潢川。弋阳、定城、光州、 潢川几易其名,名称虽异,但历史、文化却一脉相承)。
黄氏乃古老姓氏,与人类同庚,起源于黄夷族人,黄夷族人加入东夷为嬴黄氏,黄氏出自 嬴姓。“嬴”姓为中国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妫)之一,属嬴姓十四氏(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之始。黄夷氏族,就是黄姓最古老的族源。故黄氏源自嬴姓,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东汉大学者蔡邕在《汉交耻都尉胡夫人黄氏神诰》中认为:“黄氏出自伯翳”。《湖南黄氏世谱·世次韵语》 开首也说:“大费生民始”,认大费伯益为黄氏血缘始祖。伯益虽死,但他的家族后裔却备极 繁昌,后世黄、赵、江、秦等数十个嬴姓所分出的姓氏都尊他为始祖。黄氏家族在漫长的历史 岁月中,虽历经沧桑,曾几度兴衰,却不断繁衍昌盛,逐渐形成黄姓望族。探求不同历史时期, 经沧桑岁月先后形成的淮阳、江夏、金华、邵武、双井等著名黄氏望族的源与流,寻出其变迁 轨迹,便可发现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支脉联系,是源于一脉,根枝相连。
字源演变
黄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黄,乃因姓造字。黄,象形字,甲骨文象佩璜形。上为系,下为垂穗,中间为双璜并联状。黄的本意:佩玉之人或人所佩戴的玉器。据郭沫若《金文丛考·释 黄》考证:黄,是象形字,不是形声字。黄字上头不是“草头”,而是缠系玉璧的“佩衿”, 中间一横是“玉珩”,环状物就是“玉璧”,下部不是“八字”,而是玉佩的两条“垂缨”。“黄”是玉佩图像的象形文字。黄即佩玉,为黄金、金印之代字。也是帝王的简称,代表最高 的权贵和无上的荣誉。佩玉的族群,自称为“黄”,同时代也有很多其他的族群不知道“玉”为何物,还处在石器阶段。“佩玉”是黄人区别于其他远古族群或者说从远古众多族群中分离 出来的显著标志。对黄色有超常之感悟和喜爱,并产生对黄的崇拜,是黄人之种族本性。黄氏 祖先观物取象创造的黄字,具有汉字象形、象音、象意的特点:借形寓意,借音寓意,由字形 的图像化到字音字义之意象化相契合,以表图徽、族徽和血缘标记姓氏的意义所在。汉字姓氏 既是文化基因也是遗传基因。“黄”是非常高贵和美好的一个字,自古以来就被用作表现富贵、 吉祥和美满尚荣,因被视为至尊之色而备受推崇。
一言以蔽之,黄族是远古氏族,起源于西拉木伦河流域。远古的黄人是黄姓的源头,黄夷 是黄姓的主流。黄氏之先,出自伯益之裔,本黄帝、颛顼帝胄,后分封于黄,以国为氏。黄氏 正宗族源由黄鸟氏(黄人)~黄夷~东夷~黄国~黄氏~黄姓演变而来,源于黄帝、成于伯益、 姓自大廉。古老的黄氏,历经五千多年长盛不衰。
伯益之后的这支黄氏,就是当今黄姓的正宗族源。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